引述牛角村
仔細說起來,我的閱讀是有時間性、範圍性的,不同的時間喜歡看不同的書。除了工作上要用到的專業書籍,像是勵志類、奇幻文學類、軍事小說、推理小說、科普類……等都有看過。往往是突然對某本書或作者或題目感興趣,然後就此延伸出去形成一個範圍尤其是現在網路資訊便利,很多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,所以範圍更廣。直到目標轉移或厭煩了。
一直以來,我的閱讀方式就像是在寶山裡走馬看花,看到自己覺得不錯的就撿起來,不喜歡的就不理會,講白一點就是“挑食”。後來發現,那些我不理會的東西其實有著相當珍貴的價值。沒有人在閱讀的路上引導我,告訢我這顆不起眼的石頭是白先勇的《台北人》,那顆是余秋雨的《山居筆記》,還有托爾斯泰的《戰爭與和平》、赫爾曼.梅爾維爾的《白鯨記》、三島由紀夫《金閣寺》、川端康成《伊豆的舞娘》、太宰治《人間失格》……。很可惜嗎?有一點,但並不會因此就跑去看這些書,我還是會照著自己的方式去閱讀,也許那一天遇上打折了就買下來,也許時候到了就拿起來看看。
閱讀路上的嚮導,是父母,是師長,也可以是讀書會
舉我參加讀書會的例子,這個月我的書目是《輓歌》(著:約翰.貝禮)。說實在的,站在書店裡即使就放在眼前我也不會去翻它,不合胃口,即使讀完之後還寫了心得。但是透過閱讀,我知道--原來英國有個女的這麼厲害,她寫的《獨角獸》那本書曾經在蔡康永的今天不讀書節目中聽過提起,也許值得看看(引起興趣),剛好在寫心得蒐集資料時,在博客來看到了79折的特價(撿便宜的心態),所以就給它買下去了。或許我無法從《輓歌》的書中得到什麼,但卻可以延伸我的閱讀範圍。當這本書傳給其她讀書會的姐妹時,她們一定會有和我不同的想法和心得,可以看到我沒注意到的地方,提醒我,下次的閱讀不妨從這樣的角度去看。
另外,藉由讀書會的討論,除了可以訓練表達能力,更可以在討論中產生出新的想法,就像腦力激盪一樣。所以,讀書會除了成員要用心閱讀之外,主持人的臨場掌控能力也很重要。
書自己讀就好了,為什麼要一堆人湊在一起呢?
請你仔細思考以下問題:
- 你會用心的閱讀和做筆記嗎?
- 書看完一遍之後你會再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嗎?
- 你真的完全瞭解書中的意涵嗎?
- 有些很棒的感動想要和人分享嗎?
- 你想知道別人對這本書的想法嗎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