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尚未完成,當時乃為耕莘的女性書寫而作,稍微參考了一些前輩的作品,總之是以自己的觀點出發,講述每日生活的所想所感,刊登在這裡乃為提醒自己將其完成~~
「Bye-bye……」口中應答著,她一邊收拾東西:口紅、小鏡子、折疊小陽傘……逐一收入皮包中。
一如往常地,在例行性的立誓瘦身好穿上上個月新買的那條褲子,她像是對自己妥協般的朝著鏡子露出一抹微笑,塗著粉色指甲油的右手俐落的扣緊鞋帶,隨著窗外的人聲漸醒,她攏了攏挑染的頭髮,拎起皮包,關上大門,轉身離去。
留在身後的,是一件件剛才試穿過的洋裝如花朵般綻放在米黃色床墊上。
將皮包收攏在懷中,她訓練有素的在摩肩擦踵的捷運站找到最短的隊伍,迅速排了進去。
嚴格來說捷運這一站並不算熱門,但是在首都的上下班時間,開啟的車門後永遠是塞滿那個方寸大小的同類,她們從家中、搭捷運、最後到公司,每天目光呆滯的從一個空間移轉到另一個空間,而趕著通勤的她總是會不死心地試著擠出最後一個站立的位置,她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,尋找坐下休息的機會。儘管對於這樣的處境相當熟稔,她卻從未能學會平靜面對捷運到站、車門開啟時,心中的期盼與失落。
她曾經觀察過,發現在同樣的處境下,她的同類們似乎老練多了。有些總是兩兩行動,彼此護航,相較於身旁憤世嫉俗的人們,她們顯的更悠遊自得,以圍剿的攻勢輕鬆落座;有些則一上車就選定好位置,在游過人潮終於貼近那個座位之後,立刻以防衛性的姿態驅退覬覦者的眼光;一位身材高大的傢伙總是以獵鷹的姿態站立在扶手旁,一雙犀利的眼神一一掃射過座位上的每一個人,試著從他們的表情態勢中察覺下車的徵兆,座位上的人們也很有默契的斂眉垂眼,顯然很怕在陌生人的眼光下曝曬過度而得到癌症什麼的;還有些人從不放棄任何機會,只要一有人起身立刻直奔而去,不過也有在鄰近座位團團轉卻老被別人搶先一步的例子,成為捷運上的奇觀。不過從她的角度看來,最後這一群人是她所佩服的、在昏睡的早晨及疲累的傍晚仍然保有旺盛行動力的一群人。
以那六坪左右的空間來看,她所住的小雅房租金實在便宜的離譜,雖然要跟房東及其三歲的兒子同住,不過對通勤族來說,只要能在捷運站附近,一切好說。
捷運是在她大三那年開始陸續通車的。還住在學校宿舍的那段日子裡,捷運對她來說, 只是媒體的政令宣導,她當時當然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和捷運如此緊密的生活在一起。
現在的她就像數十萬仰賴捷運的首都居民一樣,熟悉所有的儲值卡促銷活動,背得出國語、台語、客家話和英語版本的到站語音指示,對於貼在牆上、總是東西南北不分的捷運出口地圖有著微妙的領悟力,而且在多條主要幹線交會、上下層疊四層樓的總站中絕對不會遲疑,總是能夠遵循最短路線、越過抬頭研究天花板上垂下來的指示燈的外地旅客身旁、迅速而正確地換到下一條捷運幹線。
她其實是個每天循鐵軌上等速運行、有時喜歡觀察人類行為的、有時也相當無奈的、有時憤世嫉俗的溫情主義者──廿八歲,單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