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今天是鐘文音在耕莘「女聲喧嘩」的第二堂課,根據她上課的方式,似乎習慣性的播放她旅行各地的放燈片(?)總之,今天看了許許多多很有故事性的照片:
1.殖民國或許可以統治一個地區的宗教、政治、軍事,卻無法統治當地的飲食。在鐘文音的幻燈片中,加勒比海的島嶼上充滿了西班牙式的建築物,以及與當地原始情調不搭軋的耶穌像,卻也同時存有熱帶風情的、色彩斑斕的飲食攤販,顯示出一種殖民地特有的文化。當老師講解到這一個段落時,我不禁哼出熱情歡愉的「樂士浮生錄」,頓時好想念鮮黃的玉米片,再配上酸酸甜甜、令人垂涎欲滴的莎莎醬,真是有著加勒比海的氛圍。
2.在一處印度當地的小攤位上,看到各色織物,這些織物的顏色、花紋、節理極富巧思,不是機器所能取代的。通常這樣具有原始情調的地區,手工藝品都極發達,因為這種地區什麼都缺,就是不缺時間,只有步調緩慢才能重視細節,遂能成就精品。
3.在印度恆河河畔,人們隨著潮水的流動,見證人事的漂流。出生在這裡,死亡也在這裡。窮苦的人們甚至連木頭都買不起,無法完整的將親人的屍骨燃燒盡竟。我心中感受到強大的震撼,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這裡的人們臉上帶有這麼多的故事,為什麼這塊土地可以繁衍出影響後世甚巨的的宗教。河畔的人們穿透了命運的底層,觸摸到生命的質地,是這麼真實卻又殘酷,這是個怎麼樣的環境?過的又是怎麼樣的生活?簡直是在台灣的我所無法想像的。
4.莒哈絲19歲的照片非常美麗,然而自從她告別越南之後,她便不再照外在的期待保養自己的臉,而以自己的樣貌出現,無關乎美醜,70歲的她簡直是判若兩人。一個人怎麼樣看待自己,也代表了他希望外界如何看待他。而今的所謂成功學作家、財經專家,明明人已步入中年,個個莫不粉裝修飾,力求看起來仍像精力充沛的小伙子。莒哈絲的故事,讓我想到法國的女人,法國人看女人有沒有魅力,比起外表,更重視她們展現的智慧和自信,charming(迷人)對法國女人來說,不是只靠肉體上的吸引力,包括處世的幽默風度,言語的巧妙機鋒,都是迷人與否的指標。「她有很強的個人特質,讓她的內在很美,」Marion總編輯以法國影星伊莎貝拉羅塞里尼為例,即使因為皺紋失去代言化妝品的機會,伊莎貝拉羅塞里尼也不想改變自己去模仿任何人。「我不怕老,只怕未老先衰,」法國人心中永遠的女神凱瑟琳丹妮芙,在60大壽接受採訪時表示,「我從不隱瞞年紀,我服膺真理,也以說實話為榮,如果隱瞞年紀,反而是壞的開始。」法國女人並非不在乎皺紋,而是能用歲月的歷練超越年齡、增添魅力。年輕男子拜倒成熟女性的裙下,在法國從不是特例,而是傳統。18世紀法國有名的交際花Ninon de L'Enclos,最後的戀情發生在72歲時,對象是才20歲的瑞典王室成員,他給Ninon的情書寫道:「年輕女孩令人乏味,我更欣賞成熟女人的智慧,尤其是我甜美溫柔的Ninon。」鐘文音也曾說過:「法國女人可以談一輩子到死的愛情,和年紀無關,」台灣女人要保持姿色才有機會,惶恐於對抗地心引力,「哪有空經營自己的大腦?」
全站熱搜